跳转至

音乐欣赏

概述——形式与审美

概述

  • 本课程关注的重点

    • 物理层面:音高,音长,音强,音色
    • 表情层面:力度,速音乐层面:节奏(与节拍),旋律(调式和调性),和声,织体,曲式,配器度
    • 音乐层面:节奏(与节拍),旋律(调式和调性),和声,织体,曲式,配器
  • 同样重要的内容

    • 主题层面:标题,歌词
    • 社会文化层面:创作者,受众,风格因素...

音乐欣赏的基本问题与梳理

  • 音乐的特点

    • 对纯音乐“内容”的认知,是从“形式美”方面获得的
    • 音乐的内涵是漠然的,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 音乐的形象有抽象、概括与随意的特点
      • 《蓝色狂想曲》
    • 音乐的“表现”只作用于人的基本情感(情绪),无外乎:
    • 好听
    • 有趣
    • 有意味
    • 音乐具有非具象性、非语义性
  • 音响表现的基本规律

    • 音高与情态(《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日出》)

      音高
      视觉亮度 亮、明、白 暗、昏、黑
      情态体验 兴奋、快乐、积极、向上 抑郁、哀伤、消极、消沉
      空间知觉 上、浅、高、辽远 下、深、低、迫近
      物体质量 轻、漂浮 重、下沉
      形状、体积 小、空 大、实
      运动状态 敏捷、灵巧 迟钝、笨拙
    • 音强与情态(《动物狂欢节》)

      音强
      能量、力量
      视觉形状
      触觉质量
      空间距离
      情绪程度 激动 缓和
    • 音长与情态(《卡门·巴哈涅拉》和《芬兰颂》)

      音长 长、慢、疏 短、快、密
      空间距离 长、开阔、宽、舒畅 短、狭窄、挤、局促
      物体形状
      物体质量
      人格特征 开阔、豪迈、开放 狭隘、小气、拘谨
      运动状态 慢、静止、不变 快、动态、多变
      情绪程度 抑制、平和、安静 兴奋、急躁、激动
      人物行为 端庄、稳重 随便、轻佻
    • 协和度与情态

      声音 不协和 协和
      情态 紧张 松弛
      视觉颜色 杂乱、对比、复杂 纯净、和谐、自然
      关系 竞争、危害 和睦、有益
      主体期待 期待、不满足 满足
      人格特征 狭隘、刻薄 坦诚、宽容
      认识 矛盾、曲折、深奥 简单、直接、浅显
      触觉 粗糙 光滑、平坦
    • 针对音乐欣赏的十条建议

      • 在倾听中寻找美感
        • 例.《荷花颂》
      • 在欣赏中培养价值观
        • 例.《西班牙舞曲》西蒙诺夫
      • 在积累中提升品位
        • 例. 例子太多,传播有罪!
      • 娱乐而不庸俗
        • 例. 豪瑟《I Will Always Love You》
      • 享受而不贪恋
        • 例. 远离饭圈
      • 室内、独处、静思、有限分享
        • 例. 《裸体歌舞1》萨蒂
      • 在形式敏感中发展自己的“乐感”
      • 参考但不依赖音乐作品的背景资料
        • 例.《命运》
      • 倾听的动力来自“自觉的个人愿望”
        • 例. 柏林爱乐 12 把大提琴《帕凡舞曲》
      • 懂一点乐理(一点是多少?)
      • 通融的音乐观,鄙视链

音乐的表现形式

旋律 & 节奏

  • 旋律

    • 概述

      • 旋律,俗称“曲调”,简单地说是乐音有意味的横向运动旋律作为音乐最主要的表现手段,与音乐中其他构成要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常常是我们识别一段音乐最显著的因素
      • 三个维度:运动方式、外形轮廓、起始位置
    • 运动

      • 级进:平缓、平淡、抒情
      • 跳进:跳动、强烈、激情
      • 交替进行:丰富与有序
    • 旋律线

      • 旋律运动的外形 (《六月·船歌》)
    • 旋律的起始方式

      • 围绕基音:

        • 旋律从低音区开始,向高音区发展
      • 曲首冠音:

        • 旋律从高音区开始,向低音区进行
  • 节拍和节奏

    • 节拍

      • 音符强弱的变化规律
      • 2/4 拍:二拍子,人体自身节律,强 - 弱交替
      • ¾ 拍:三拍子,三位一体,理性基础,强 - 弱 - 弱,欢愉、抒情、妩媚的性格
      • 4/4 拍:强 - 弱 - 次强 - 弱,音乐表情含量进一步增加了,强拍的周期性出现再度推迟,次强的引入丰富了节拍内部的对比性,所以情感丰富的表现,如颂扬性、庄重的歌唱性以及深情的抒发
      • 复合节拍:为扩大节拍音乐的表现功能而发生的拍子重组,比如将二拍子与三拍子,乃至四拍子与三拍子进行特殊的复合,效果新颖而奇异
    • 节奏

      • 音符长短的变化规律
      • 典型的节奏型

        • 均分

          • 时值均匀趋于一致,音乐性格稳定,具有表现的统一与一致性,是音乐创作中可以大篇幅使用的节奏型
        • 切分

          • 时值中重音移位,趋于活跃,音乐富于摇曳感,生动而有情调
        • 附点

          • 不管是前长后短式,还是前短后长式,它们均有对平衡的破坏作用,其音乐性是多样的,获得动力性是其主要特征,但程度会很不相同,或轻快或强烈、或抒情或激动、或圆润或尖锐、或愉悦或阵痛,不可一概而论
        • 连音

          • 连音节奏型是多种多样的,基本特征是对正常节拍组织样式的突破,因而异常性、突然性是其主要特点,在不同情况下其音乐性也是不确定的
        • 休止

          • 休止音符的主要功能是对乐音的反衬,当它组合到节奏中来时,对不同节奏实体所要促成的音乐表现可以产生决定性的作用,是音乐“精湛呈现”的标志之一

调式 & 调性

  • 调式

    • 概念

      • 律制

        • 三分损益律
      • 调式:以音阶中的一个音为核心,按照一定音程关系将不同音高组织在一起。

      • 音阶:在一个八度内,选择一系列不同音高构成的单向排列
      • 音程:不同音之间的距离 → “度”;基本单位:小二度
        • 大二度:小二度 × 2
        • 小三度:小二度 × 3
        • 大三度:小二度 × 4
        • 纯四度:小二度 × 5
        • 增四度(减五度):小二度 × 6
        • 纯五度:小二度 × 7
        • 小六度:小二度 × 8
        • 大六度:小二度 × 9
        • 小七度:小二度 × 10
        • 大七度:小二度 × 11
        • 八度:小二度 × 12
        • 极完全协和音程:纯一度、纯八度。
        • 完全协和音程:纯四度、纯五度。
        • 不完全协和协和音程:小三度、大三度、小六度、大六度。
    • 大调式

      • 全全半全全全半
    • 小调式

      • 全半全全半全全
    • 民族五声调式

      • 宫:1

        • 珊瑚颂
        • 彩云追月
      • 商:2

        • 绣荷包
        • 太阳出来喜洋洋
        • 金蛇狂舞
      • 角:3

        • 樱花
      • 徵:5

        • 红梅赞
        • 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
        • 谁不说俺家乡好
      • 羽:6

        • 小河淌水
        • 洗衣歌
  • 调性

    • 调式主音的音高位置
    • 一个八度内有十二个半音
  • 调式与调性色彩的变化

    • 转调(《晨景》和《我的父亲母亲》)

和声 & 复调

  • 和声

    • 概括

      • 两个或更多“乐音”,纵向结合称之为“和声”
      • 和声是音乐的纵向思维,以三度关系的音程叠置所形成的和弦,是和声的基本音响单位
    • 三个维度

      • 和声的浓厚与浅淡(《花好月圆》、《月光》和《波莱罗舞曲》)
      • 和声的协和与不协和(《春之祭》、《天空之城》和《C 大调第七交响曲》)
      • 和声的音型方式(《荒野七人》和《春之歌》)
    • 柱式进行与分解进行

      • 柱式和声进行《A 大调(军队)波洛乃兹舞曲》
      • 分解和弦进行
    • 两种最基础的和弦

      • 大三和弦:大三度 + 小三度
      • 小三和弦:小三度 + 大三度
      • 三度叠加原则
      • 和弦的性质:协和与不协和
      • 和弦的功能 (《D 大调卡农》)

        • 稳定→ 不稳定→ 强烈倾向稳定→稳定→
        • 1 5 6 3 4 1 2 5 (repeat)
      • 和弦色彩(《海上的黎明到正午》)

  • 复调

    • 音乐的织体
      • 单声音乐
      • 多声音乐

        • 主调和声音乐

          • 一条主要旋律线,和声纵向支撑
        • 复调音乐

          • 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独立旋律线,通过对位的方式纵向结合。

            • 对比复调
            • 模仿复调
          • 《圣母颂》、《长亭相送》、《楼台会》、《晚安巴赫》和《牧童短笛》

  • 总结

    • 律制 → 12 个音符
    • 尺 → 调式
    • 调式的起始位置 → 调性
    • 调式音的横向运动 → 旋律
    • 调式音的纵向并置 → 和声:浅淡、浓厚;协和、不协和;音型方式
    • 以三度叠加方式构成和声 → 和弦:功能性、色彩性
    • 旋律 + 和弦 → 主调和声音乐
    • 旋律 + 旋律 + ...... → 复调音乐

音色 音区 速度 力度

  • 音色与音区

    • 人声音色的分类

      • 属性:男声、女声、童声
      • 音域:高音、中音、低音
      • 四部和声从高到低:女高、女低、男高、男低
      • 有不同的表现力《魔王》
    • 人声唱法的分类

      • 美声、民族、通俗
      • 有不同的审美旨趣
  • 器乐的音色

    • 乐器 是人类嗓音的延伸和扩展
    • 器乐 是音乐审美自觉的体现
    • 常听到的音色

      • 西洋管弦乐器音色
      • 中国民族管弦乐器音色
      • 世界音乐乐器
      • 电声乐器音色
      • 电子乐器
    • 弦乐组

      • 小提琴 violin
      • 中提琴 viola
      • 大提琴 cello
      • 低音提琴 contrabass
      • 竖琴(家族)
    • 木管组:曾经是木质,发声原理气流管柱振动

      • 长笛 flute
      • 短笛 piccolo
      • 单簧管 clarinet
      • 双簧管 oboe
      • 大管 (双簧)bassoon
      • 排箫 panpipe
      • 萨克斯(单簧)sax
    • 铜管乐器:嘴唇代替簧片造成管柱震动

      • 小号trumpet
      • 长号trombone
      • 圆号 horn
      • 大号 tuba
    • 键盘乐器

      • 钢琴 piano
      • 手风琴 accordion 《在巴黎的天空下》
      • 羽管键琴 harpsichord 《十二平均律 No.9》
      • 管风琴 organ 《G 和弦上的咏叹调》
    • 打击乐

    • 民族管弦乐
    • 流行音乐(摇滚)四大件

      • 吉他手
      • Bass手
      • 键盘手
      • 鼓手
    • 可能你没见过的世界音乐乐器

      • 匈牙利大扬琴(Cimbalom)
      • 乌德琴
      • Didgeridoo
      • 苏格拉风笛
    • 奇妙的电子乐器

      • 原声乐器:自然震动
      • 电声乐器:自然振动 → 电信号转变
      • 电子乐器:电子元器件组成的电路激发震动---- 自然界之外的声音
    • One more thing

      • 湖北 随县
      • 战国、曾国、乙
      • 65件
      • 钮钟、甬钟、镈钟
      • 个体三度音程
      • 整体十二律吕
      • 可旋宫转调
      • 5、6、7声音阶
  • 速度与力度

    • 音乐术语中的速度

      术语 含义 主观感觉描述 实际速度拍/分钟
      Grave 庄板 沉重的、庄严的、缓慢的 40
      Largo 广板 慢速的、宽广的 46
      Lento 慢板 慢速的 52
      Adagio 柔板 徐缓的、从容的 56
      Andante 行板 稍慢、步行感觉得 66
      Moderato 中板 中速的 88
      Allegro 快板 快速的 132
      Vivace 活板 快速的、有生气的 160
      Presto 极板 急速的 184
    • 音乐术语中的力度

      术语 符号 含义
      Piano p
      Mezzo Piano mp 次弱
      Pianissimo pp 很弱
      Piano pianissimo ppp 极弱
      Pianissimo quanto possible pppp 尽可能弱
      Diminuendo dim. 渐弱
      Crescendo cresc. 渐强
      Forte f
      Mezzo forte mf 中强
      Fortissimo ff 很强
      Forte fortissimo fff 极强
    • 音乐的表情与性格

      • 速度与力度极为重要地规定着音乐的表现,影响着音乐形象的塑造,制约着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处处给我们留下“对音乐定型”的印象

音乐的类型综述

声乐、器乐的分野

  • 声乐的综合艺术属性

    • 人类的音乐从歌唱开始
    • 文学美与音乐美的纠缠

      • 歌曲中,音乐的任务是使文学显得更美
      • 歌曲音乐的美,是歌曲作品自身价值所在
      • 文学使音乐变得更美的例证多半都是勉强的
    • 歌唱与器乐的分离

  • 器乐的纯粹含义

    • 好的歌曲旋律,开启了器乐独立的先端,器乐,使音乐独立

      • 《太阳出来喜洋洋》、《掀起你的盖头来》
    • 无词的器乐曲,使音乐的意义更加纯粹,器乐,使音乐发展

      • 《十面埋伏》、《意大利随想曲》
    • 音乐中器乐曲与歌曲的分离,促成了音乐艺术的高度发展,器乐,使人声更加有力

      • 《布兰诗歌》

市俗音乐与传统音乐文化

  • 市俗音乐的含义

    • 广泛的流行性
    • 社会中的普及性
    • 艺术价值的局限性
  • 传统音乐文化的含义

    • 历史的文化属性(《京胡:夜深沉》)
    • 社会文化体系中的高级性(《青山田野庆丰收》)
    • 艺术价值的光辉性(《火把节》)

音乐的体裁和结构

体裁

  • 按类型

    • 声乐
    • 器乐
  • 按表演形式

    • 声乐

      • 独唱
      • 重唱
      • 对唱
      • 表演唱、合唱
    • 器乐

      • 独奏
      • 重奏
      • 齐奏
      • 合奏
    • 音色

    • 音乐内容

结构

  • 概括

    • 是组织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构成艺术形象和意境,制作成艺术作品的重要手段
  • 单元

    • 乐汇

      • 两个以上的不同的乐音组合
    • 乐节

      • 两个以上的乐汇的组合
    • 乐句

      • 两个以上的乐节的组合
      • 句子的末尾处是长时值音
      • 没有长时值音的情况下通常靠旋律句法中的换气的节奏感,去促成断句的感觉,并以此来加以区分
    • 乐段

      • 两个以上的乐句的组合
      • 音乐成立的最小单位
    • 乐部

      • 两个以上的乐段的组合
    • 乐章

      • 两个以上的乐部的组合
  • 组成方式

    • 呈示
    • 发展
    • 再现
    • 结束
    • 单一
    • 并行
    • 对称
    • 回旋
  • 简单曲式

    • 整个结构 只是由有限的几个乐段构成,乐段间关系乘法明确,容易辨别。
    • 一段式

      • 一段式成为独立的作品,主要见于民歌。其特点表现为短小、精炼、情绪表现单一符合民歌表情达意的需要。
    • 二段式(《海港之夜》)

      • 又称“单二部”,由两个乐段组成,视其对比强弱的程度而有“单一性的”和“对比性的”划分
    • 三段式

      • 又称单三部曲式,分带再现的和不带再现的两种,分别用A-B-A和A-B-C代表
  • 复杂曲式

    • 复二部曲式(《流浪者之歌》)

      • 这种曲式结构中的两个乐部,在典型情况下,音乐性格是对比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标志
    • 复三部曲式(《瑶族舞曲》)

      • 与复二部曲式相比,复三部曲式除对比性外,更大的特征在于其音乐的再现性。
    • 回旋曲式(《卡门序曲》、《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 回旋曲式的典型结构A-B-A-C-A中,首先统一的因素是不断再现的A。
    • 变奏曲式(《G 大调第 94 交响曲(惊谔)》第二乐章)

      • 一个有着独特性格的音乐主题(结构通常是很简单的),在第一次完整陈述之后被加以不同地变化演奏若干遍
      • 变奏的原则有以下常见的三种
        • 固定旋律变奏原则(《阿莱城姑娘》)
        • 装饰变奏原则
        • 自由变奏原则(《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二乐章)
    • 奏鸣曲式(《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 奏鸣曲式是在欧洲近代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它的结构模式在一大批作曲家的创作习惯中规定了下来
      • 呈示部

        • 引子
        • 主部
        • 连接
        • 副部
        • 结束部
      • 展开部

        • 引入阶段
        • 中心阶段
        • 返回阶段
      • 再现部

        • 主部
        • 连接部
        • 副部
        • 结束部
        • 尾声

音乐风格

通俗音乐

  • 通俗音乐的传播途径:大众传媒
  • 通俗音乐的受众群体:普通民众
  • 通俗音乐的价值指标:良莠不齐
  • 通俗音乐的未来发展:前“仆”后继

欧洲经典音乐的传统梳理

  • 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风格

    • 复调音乐

      • 复调音乐是主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
      • 它是以若干个旋律同时进行而组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 在横的关系上,各声部在旋律进行上不尽相同,各具独立性;在纵的关系上,各声部又彼此形成和声关系
      • 它的形成、发展与成熟是欧洲音乐史上“古典乐派”之前“巴洛克时期(1600~1750)”的事情
      • 复调音乐与复调技法在概念上有很不同

        • 复调技法只是技术应用问题,在一般的音乐创作中时常可见

          • 《牧童短笛》
        • 复调音乐则是由一系列专门的作曲技术体现着的风格的一种

          • 《醒来吧》
        • 复调音乐的特征在于若干相对独立的旋律相结合,进而通过对比模仿等手段,共同完成音乐的表达,于写作而言,其技法集中于“对位法”

      • 复调音乐中最重要的技术

        • 对位法:所谓的“音对音”与“线对线”
        • 卡农:通解为模仿。所谓“你出我进、你起我落”
        • 赋格:意译为“飞翔、追逐”,基础结构——主题、答题、对题
    • 主调音乐

      • 主调音乐风格是复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
      • 其中一个主要声部(通常为高声部)的旋律突出,其他声部运用和声伴奏的技法,起着衬托的作用
      • 主调音乐以和声学法则为其主要创作技法(《拉克奇进行曲》)
      • 在欧洲音乐史上,主调音乐风格的美学地位的形成是古典乐派(1750~1820)时期的事情
      • 主调音乐风格的特征是
        • 赋予音乐以明确的“主旋律”印象
        • 音乐的发展在主题自身的变化与展开中完成
        • 伴奏具有“织体”性质 (《壮丽盛况进行曲》)
        • 主调音乐的特征在于旋律声部的唯一性,其余声部以和弦或织体形态辅佐其更好地进行陈述,从写作的角度而言,其基础主要是“和声学”

欧洲近代音乐史上四大音乐流派的风格特征

  • 巴洛克时期(1600-1750)音乐风格

    • 总体印象

      • 欧洲这一时期的音乐,曲风以表现华丽 为其主要特点,气质呈现为高贵庄严、气势雄伟、富有动力常给欣赏者以崇高感。
    • 风格特征

      • 旋律

        • 乐句多为 四小节或八小节,短巧简明,音乐中的曲调简明,而整体的变化丰富;但是除了乐句与乐句间的整体对比之外 ,全曲的力度变化并不充分
      • 节奏

        • 节奏明显易于掌握,变化单纯,统领着整曲音乐的进行,而速度的变化不大。
      • 和声

        • 对位法技术的运用非常普遍,呈现出强大的复调音乐特征,和弦的大、小调式感觉相当明确。
      • 织体

        • 不同乐器在作品不同声部各自的节奏位置上,常以对比的方式演奏,其中竞奏的效果有着明确的强、弱对立意图,使得音乐灵活而又明艳;而在乐曲进行之中,各声部又模仿着同样的音乐动机,再把动机以繁复的手法搭配呈现。
    • 代表作曲家

      • 维瓦尔第、J.S. 巴赫、亨德尔。
    • 推荐曲目

      • 《d小调大协奏曲》第一乐章

        • 维瓦尔第
      •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 巴赫
      • 《哈利路亚》

        • 亨德尔
  • 古典乐派

    • 总体印象

      • 这个时期的音乐有着理性至上的特点。创作上注重音乐建构的逻辑性,艺术形式严谨,音乐语言清晰简明,风格高雅,常赋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 风格特征

      • 旋律

        • 乐句工整、对称,有丰富强弱转变,渐强、渐弱经常被灵活地应用
      • 节奏

        • 乐曲整体的速度稳定,变化不多,音乐的效果注重平稳、平衡的质感,低音伴奏部分常出现固定的分解和弦的节奏形态
      • 和声

        • 作品中的和弦变化有序而合于理论,谐和、单纯而严理,呈现为主调音乐风格的特点
      • 曲式

        • 作曲家热衷于主题贯穿手法,或对主题做各种发展、变形等手法,细致地组织出具有主题交织特色的乐段,音乐很少有过渡的描写性的成分,受制于标题的音乐表规的创作意图并不多见,乐曲多以奏鸣曲、交响曲、协奏、重奏等体裁的名称存在。
    • 代表作曲家

      •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
    • 推荐曲目

      • 《F 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

        • 海顿
      • 《土耳其进行曲》

        • 莫扎特
      • 《F 大调浪漫曲》

        • 贝多芬
  • 浪漫乐派

    • 总体印象

      • 浪漫乐派发展的一百年是著名作曲家辈出的一百年,在如今爱音乐者喜爱的古典音乐曲目中,浪漫乐派作曲家的作品占了很大的比例。
      • 浪漫乐派是对古典乐派的扬弃。其注重个性化的效果,不受形式的支配,偏重于色彩和情感表达,有主观、空想的因素,这些现象构成了浪漫乐派的基本特征。古典乐派时期的音乐注重形式与规则,表现出的是形式上客观的美感,浪漫乐派时期的作曲家则努力在冲破传统形式与规则的束缚,力求使音乐表现出他们个人的情感。
    • 风格特征

      • 旋律

        • 乐句己非固定的四小节或八小节模式,乐句的长度开始变得相当有弹性。
        • 参考乐例:法国浪漫乐派作曲家马斯涅的小提琴独奏《沉思》(又名《冥想曲》)A部分主题旋律。
      • 节奏

        • 节奏复杂多样化起来了,为能营造出高潮迭起的效果,不规则节奏的应用触目皆是,乐曲的速度并不保持一定。
        • 参考乐例:法国浪漫乐派作曲家圣·桑的小提琴独奏曲《哈瓦涅茨舞曲》主题部分。
      • 和声

        • 和声呈现为最重要的一部分,非谐和性因素增加了,大、小调调式的感觉虽然存在,但因为经常的转调,常被淡化。
        • 参考乐例:波兰作曲家肖邦的《降 D 大调前奏曲》“雨滴”。
      • 结构

        • 在浪漫主义思潮的鼓动之下,曲式多已脱离了原有的结构,作曲家开始为作品加注标题)更有不少新的体裁名称出现,例如叙事曲、诙谐曲、交响诗、幻想曲、即兴曲、艺术歌曲等。
        • 参考乐例: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的钢琴作品《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号》。
    • 代表作曲家

      • 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韦伯、帕格尼尼、李斯特、肖邦、柏辽弦、圣·桑、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约翰·施特劳斯家族、柴可夫斯基、拉赫马尼诺夫、布鲁赫、马勒、理查·施特劳斯,等等。
    • 特别推荐

      • 《仲夏夜之梦序曲》(Op.21)
        • 门德尔松
        • 用多主题的奏鸣曲式写成
  • 民族乐派

    • 总体印象

      • 19世纪后半叶,音乐创作发展了民族特性,爱国作曲家纷纷以本国自然景物或人文精神为题材进行音乐创作,以强调国土山川及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主线,将本国民族精神背景与个性表现出来。在东欧、北欧等地区,许多音乐家虽然深受西欧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影响,但实际上他们更倾向于创作本民族特色的音乐。随着欧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这一-时期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强烈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艺术家。一种崭新的音乐流派一民族乐派, 正是在这一一历史环境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独立的民族乐派并不属于某一时间范围,但由于具有共同的美学准则,因此他们成为音乐史上个相对独立的整体。
      • 简而言之,一个作曲家只要把他的音乐建立在本民族的民间歌曲和舞蹈上,或者努力来表现本国本民族的英雄史诗、神话传说或壮丽山河,则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就叫做民族主义音乐。
    • 风格特征

      • 以民族乐派总的风格来看,它是隶属于浪漫乐派的。只是由于民族乐派更加突出和强调本民族音乐的特点,它才单独作为一一种音乐流派。
    • 代表作曲家

      • 格林卡(俄罗斯)、斯美塔那与德沃夏克(捷克)、格里格(挪威)、埃乃斯库(罗马尼亚)、西贝柳斯(芬兰),以及俄罗斯“强力五人集团”中的穆索尔斯基、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
    • 推荐曲目

      • 交响套曲《 我的祖国》

        • 斯美塔那
      • 交响诗《芬兰颂》

        • 西贝柳斯
      • 管弦乐《罗马尼亚狂想曲》

        • 埃乃斯库
      • 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 格林卡
      • 《西班牙交响曲》

        • 拉罗
          • 1823-1892, 西班牙裔法国作曲家,杰出的音乐活动家和小提琴演奏家
    • 特别推荐

      • 《荒山之夜》
        • 穆索尔斯基
        • 用较为自由的奏鸣曲武写成
        • [引子]有两个怪诞的因素。
  • 印象乐派

    • 总体印象

      • 印象乐派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其力求摆脱浪漫主义的情感表现方式,并以自我感受为中心。印象主义音乐的主角是音响和音色。主张用织体色彩和响度取代传统音乐中的发展,认为音乐只能暗示或提供意象或心境。印象派音乐的精致而优美的音乐语言不同于浪漫乐派音乐音调的夸张响亮,但同样从不同的方向达到了高度的审美境界。
      • 印象主义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音乐过渡的桥梁之一, 20世纪现代音乐诸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其风格的影响。
    • 风格特征

      • 旋律趋向片断零散,节奏自由,节奏型变化细腻
      • 大量采用全音阶、教会调式及平行和弦
      • 追求和声化的新发现,选用不和谐的七、九各弦,以及叠置和弦,造成调性的扑朔迷离,和声的伴奏性织体异常的丰富与多变
      • 在配器手法上,力图精致纤细,用各种手段调节着音乐丰富的明暗层次和浓淡包彩、在膝胧的声感中调和着表现的气氛和情调
      • 在曲式方面,不常用传统音乐惯常的主题展开写作技法:
      • 爱用弱奏和极弱奏去表现朦胧的色彩、模糊的轮廓、不易分辨的色调感。
    • 代表作曲家

      • 法国的德彪西、拉威尔、杜卡;西班牙的法雅;意大利的雷斯庇基;俄国的斯克里亚宾等。
    • 推荐曲目

      • 德彪西

        • 钢琴小品《月光》
        • 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
        • 管弦乐《大海》
      • 杜卡

        • 管弦乐《小巫师》
      • 雷斯庇基

        • 管弦乐组曲《行星》
        • 罗马三部曲中的《罗马的松树》《罗马的喷泉》《罗马的节日》等。

总结

乐曲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日出》

    • 理查·施特劳斯
  • 《动物狂欢节》

    • 圣桑
  • 《卡门·巴哈涅拉》

    • 比才
  • 《芬兰颂》

    • 西贝柳斯
  • 《六月·船歌》

    • 柴可夫斯基
  • 《晨景》

    • 格里格
  • 《我的父亲母亲》

    • 三宝
  • 《花好月圆》

    • 彭修文
  • 《月光》

    • 德彪西
  • 《春之祭》

    • 斯特拉文斯基
  • 《天空之城》

    • 久石让
  • 《荒野七人》

    • 埃尔默·伯恩斯坦
  • 《春之歌》

    • 门德尔松
  • 《波莱罗舞曲》

    • 拉威尔
    • 整体结构:变奏,两个主题
    • 小鼓做了一个几无休止的三拍子节奏背景
    • 两个主题,从旋律到节奏几乎都没有变(除了最后一次变奏)
    • 整体节拍和速度都没有变
    • 情绪上的强烈变化来自和声浅淡到浓厚的音响铺陈
    • 十八件乐器轮番上阵
    • 巨大的“渐强”
  • 《C 大调第七交响曲》

    • 肖斯塔科维奇
    • 《列宁格勒交响曲》
    • 旋律与节奏:单调、刻板而乏味
    • 伴奏:弦乐器干燥的拔弦音色、小军鼓弱而顽固的细碎鼓点,展示出怪诞不经和森冷可怕的表情
    • 变奏:11遍,主题恒定,而其余部分(这里可将其笼统地看成是和声部分,即所谓伴奏)则经历了一个从单薄渺远到粗野狂暴的层层递进的交响性变奏过程
      • 【变奏1】长笛用低音区漫不经心地主奏,低音乐器以长时值切分节奏淡漠地奏出主、属两音交替的音型,造成摇摇晃晃的效果
      • 【变奏2】短笛主奏,长笛则依附其下衬以一个不谐和声部,低音声部继以单调的不协和音型
      • 【变奏3】英国管与巴松管分别用重复前乐句的方式懒散地轮奏,改为拔奏的低声部弦乐器明显地浓厚起来
      • 【变奏4】一直持续着的小军鼓气氛进一步加强,以小号为首的铜管乐器以密集的不协和音群强奏主题,低音声部呆板的伴奏音型得到突出表现
      • 【变奏5】在强劲的低声部陪衬下,主题由单簧管以尖利的高音区,与音色暗淡的英国管用卡农(亦即轮奏)方式奏出
      • 【变奏6】整体和声的厚度已大大增强,主题由音程密集的弦乐以生硬的音色演奏,伴奏中开始加进管乐器
      • 【变奏7】打击乐器得到了强大的发展,在前一变奏的基础上管乐器进一步以不谐和和声音程充实到主题的强奏中来
      • 【变奏8】主题正式交由全体低音乐器粗野地奏出,伴奏状态下的高音声部,在原低声部音型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轻佻的倚音,并加进干燥的木琴音色以突出其现
      • 【变奏9】伴奏声部在隆隆的鼓声中,突出了短暂的半音阶效果,并以小提琴声部不谐和地配合铜管,在紧张度极强的高音区表达出来,主题则由小号等乐器干涩地强奏,打击乐声部的吊钗开始跟入
      • 【变奏10】进入高潮,小军鼓、大鼓,定音鼓异常地强烈,铜管声嘶力竭地用半音上下行模拟警报器的咆哮,吊钗火辣辣地敲击,强大的和声音响几欲掩盖由木管弦乐承担的主题声部
      • 【变奏11】最高潮,和声极大的不谐和气氛已到达顶点,强奏的铜管乐器在打击乐器震耳发聩的喧嚣声中,对主题做了令人绝望的最后表达
  • 《A 大调(军队)波洛乃兹舞曲》

    • 肖邦
  • 《D 大调卡农》

  • 《海上的黎明到正午》

    • 德彪西
  • 《圣母颂》

  • 《长亭相送》
  • 《楼台会》
  • 《晚安巴赫》
  • 《牧童短笛》
  • 《图画展览会》

    • 穆索尔斯基
    • 《两个犹太人(一个富,一个穷)》
      • 三个部分、两个主题
      • 第一段主题旋律在低音区粗壮地齐奏出来,节奏长短不一,不讲条理的表现给人造成一种蛮横而不可通融的印象,根据标题的提示以及史料对作曲家该曲创作动机的介绍,我们可以猜测得出这段音乐要表现的是那幅图画中的“富犹太人”
      • 第二段出现了浅淡而单薄的和声,主题旋律移至高音区,用含附点的细碎节奏型单调而乏味地奏出,末了还表现得有些怪气,我们猜测,这大概就是对画中那个贫穷屈辱的犹太人可怜巴巴的形象的表现
      • 第三段出现了复调。作曲家将第一段音乐与第二段音乐在这里进行了重叠,就像那幅画中确有两个人物一样,此时在前面分别陈述过的两个鲜明对比着的音乐形象走到了一起
  • 《魔王》

    • 舒伯特
  • 《在巴黎的天空下》

  • 《十二平均律 No.9》
  • 《G 和弦上的咏叹调》
  • 《太阳出来喜洋洋》
  • 《掀起你的盖头来》
  • 《十面埋伏》
  • 《意大利随想曲》

    • 柴可夫斯基
  • 《布兰诗歌》

    • 奥尔夫
  • 《京胡:夜深沉》

  • 《青山田野庆丰收》
  • 《火把节》
  • 《醒来吧》

    • 康塔塔合唱曲第4段
  • 《拉克奇进行曲》

  • 《壮丽盛况进行曲》

    • 埃尔加
  • 《海港之夜》

    • 苏联歌曲
  • 《流浪者之歌》

    • 萨拉萨蒂
    • 《吉卜赛之歌》
  • 《瑶族舞曲》

  • 《卡门序曲》

    • 比才
    • c 段,柱式和声
  • 《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 贝多芬
  • 《G 大调第 94 交响曲(惊谔)》第二乐章

    • 海顿
  • 《阿莱城姑娘》

    • 比才
  • 《第五(命运)交响曲》

    • 贝多芬
    • 《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 《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二乐章

称号

  • 旋律大师:柴可夫斯基
  • 配器大师:拉威尔